在文化和旅游业蓬勃发展的今天,标准化建设逐渐成为行业内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借助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的开展,我国文化旅游业标准化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旅游服务质量得到大幅提升,标准化建设已经成为促进产业提质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对旅游企业而言,标准化建设是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产品服务质量和塑造品牌影响力的重要支撑和基础工作。
沙坡頭沙漠星星酒店
一、旅游企业标准化建设的现状
旅游企业的标准化建设工作主要从消费者满意度提升、管理体系建设、品牌拓展和管理输出以及参与国家和地方标准制定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提升企业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一是通过企业内部标准制定,对产品服务全过程实施质量控制,提升旅游者满意度,培育消费者对企业品牌的忠诚度,树立旅游企业良好的形象。对客服务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是旅游企业服务质量高低的重要表现,旅游企业高度重视,主要通过优化服务流程、健全对客服务相关软硬件配套设施、制定企业服务标准操作手册等方式,建立企业服务规范,并通过每年定期举办的内部管理评审和外部iso认证机构审核,实现对标准化体系不断补充完善,形成对旅游服务质量系统性、科学性的检验和考评。从调研情况看,旅游企业一般都结合各自业务特点,形成了一套系统性、较完善的服务标准体系,通过规范化、具象化、统一化的服务标准,让员工认识一致、表达一致,实现对客服务方面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二是通过实施i s o标准,提升管理服务水平。i so标准成熟且全面,不仅能够帮助旅游企业优化成本,提高效益,也有利于增强客户信心,扩大市场份额,还与国际接轨,更好促进国际间的合作。因此,很多旅游企业依靠外部的iso认证体系规范自身服务,完成了i s o9001质量管理体系、i s o14001环境管理体系、i s 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认证工作,进一步提高了自身管理体系建设和实施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促进了管理经验及相关技术资源的积累和固化,避免了人员流动影响管理和服务质量,保持了企业管理和服务质量的稳定性、连续性。
三是通过标准化建设,为旅游企业品牌拓展和管理输出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酒店企业连锁化经营主要依靠品牌的标准化建设。一般酒店企业会依靠品牌进行区隔,制定不同的服务操作程序sop与p&p政策&程序,并根据时间和地区进行动态调整,通过标准化实现业务扩张和保证各加盟店服务质量的一致性。《中国酒店业发展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内地(大陆)酒店连锁化率为38.79%,较疫情前2019 年大幅提升,也反映出国内酒店企业标准化建设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四是主动参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工作, 为行业发展贡献企业力量。旅游企业通过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不仅可以督促自己提升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还能发挥行业影响力,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很多旅游企业积极参与旅游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制定,如宁夏沙坡头景区起草的《沙漠乘驼旅游项目管理与运营规范》《羊皮筏子漂流旅游项目管理与规范》《沙漠冲浪旅游项目管理与规范》《滑索旅游项目管理与运营规范》《滑沙旅游项目管理与规范》等5个企业标准已作为推荐性地方标准正式发布实施,填补了宁夏特色旅游项目管理与运营标准的空白。
二、旅游企业标准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标准化工作定位不够清晰,目标不够明确,无法有效促进企业管理提升。建立完善的企业标准体系,需要将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因此在建立企业标准体系的过程中,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中的标准化需求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确定组成企业标准体系的各项标准。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分析不到位,往往存在对标准化工作的定位不够清晰,目标不够明确等问题,导致标准化工作流于表面,无法发挥实际作用。
二是标准化工作保障机制以及协调推进机制有待完善,人才、资金保障不够充足。尽管旅游企业对旅游标准化工作非常重视,但在实际工作推进中,由于缺乏专业人才和机构指导,在标准体系建立、修订、实施宣贯等方面仍存在资源和专业能力短板。如质量挂历体系修订过程中专业力量不足,内审的深度与内审员的专业能力仍需提升;体系宣贯工作有差距,部分企业存在体系宣贯、监管不到位,部分基层员工对旅游标准化工作的作用和意义认识不够等,宣传和培训有待进一步下沉和细化;修订后的企业标准与原标准的衔接不顺畅,员工因未能及时接受新标准培训出现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
三是基础管理工作需进一步夯实,标准体系有待持续提升。部分旅游企业标准体系文件结合企业实际管理需求还不充分,对于增减业务、流程调整的时效性、适用性有待提升,同时,缺乏对企业标准体系进行科学评价,以及分析归纳企业标准体系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和改进方式。
四是标准化工作的国际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目前国内旅游企业参与制定国际旅游标准制定较少,也缺少我国主导的国际旅游标准,旅游业和旅游企业的国际影响力都偏弱。同时,旅游业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缺乏多语种编译,中国服务标准走出去仍有待突破。
三、对策建议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标准化工作的统筹管理,建立健全标准化管理机构。可根据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设置标准化管理机构和配置标准化工作人员,明确职责分工,建立系统的、可持续的企业标准化管理机制,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可考虑建立各项服务标准化培训方面的专家人才库、作为企业标准化建设和培训的智库,既可为标准化体系的建设建言献策,又可为标准化的实操开展培训工作。此外,还可以考虑组织开展服务质量标准对标学习交流,赴对标企业进行考察学习先进管理标准,取长补短,引入先进的服务理念和方法,如服务理念、客户关系管理等,提高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协助引进先进的标准化理念和技术。
二是以提升游客满意度为重点,健全对客服务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服务规范、培训考核体系的建设。旅游企业可根据经营特点、消费需求特征和行业规范动态完善服务标准体系,包括服务质量标准、流程、人员培训、监测与评估等,同时加强执行力度,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通过内部学习、内外培训、轮岗轮训以及技能小课堂等多种形式,确保标准的有效落实,不断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及能力。同时,可通过建立服务标准化试点,开展体系运行和服务规范的导入试行,试点不仅有助于发挥标杆作用,也为规模化复制积累经验。
三是结合企业实际,将标准化工作融入企业日常经营管理,建立完善的业务标准化体系。旅游企业应树立标准化工作与日常工作相结合的观念,通过标准化工作,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可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等各个环节建立与企业管理相适应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并适时对运行的标准管理体系进行评价和改进,及时吸纳新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完善标准体系。同时,标准化工作要与绩效考核相结合,达到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预期目的。
四是推动中国服务标准走出去,发挥国际影响力。旅游企业一方面可结合自身在旅游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方面的实践探索,聚焦新领域和新业态国际标准的空白,加强与国际旅游标准化组织的合作,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另一方面可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旅游合作,传播国内旅游标准化建设经验,并输出我们较成熟的服务标准,说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完善优化当地标准,提升服务质量,共同推进国际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